投资35亿元、产值达百亿元的龙佰钛业新材料项目即将竣工投产,投资120亿元的张家坪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投资101亿元的新天氢能产业项目签约落地……这些史无前例的大项目、好项目,助力南漳按下经济发展的“快进键”。
“‘铁水公空’立体综合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全面融入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南漳高质量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说,按照“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实现大融圈”发展路径,构建东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四网互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序畅通,变交通优势为发展胜势,为南漳冲刺“全省百强储备”注入了强大动力。
建设大枢纽 “五横五纵”联通全国
“十四五”期间,南漳将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立足构建主骨架、畅通大动脉、打通微循环,快速推进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网、农村公路网“三网”建设。
去年底,事关全县“三网”建设的“4311”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方案出台:加快推进4条高速公路项目,提档升级3条国省道路,每年新建1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谋划实施1条铁路专线。
构建高效直达的高速公路网。为早日建成襄南高速,南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协调督导征迁,工程建设推进顺利。2024年10月竣工通车后,南漳至襄阳市区车程仅20分钟。
襄阳、宜昌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是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宜昌是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南漳“一肩挑两头”,位于两大都市圈中心连接点。经过多年争取,全长55.6公里的襄宜高速,将于今年11月开工,计划2026年建成。过去,襄阳到宜昌,需要3个小时,襄宜高速建成后,仅需1.5小时。
超前谋划,全长24公里的“河谷南高速”已启动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成后,将对外沟通南漳与中原河南、西部陕西等地的联系,对内连接老河口、谷城等县(市)。
未来五至十年,南漳将形成麻安、保宜、襄宜(含襄南)、河谷南“一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总里程158.42公里,路网密度超全市平均水平。
提速内畅外联的国省干线网。207国道、305省道、251省道等3条国省道新建、改建项目,分步实施、全面启动。
织密循环互通的农村公路网。去年始,农村公路建设被县政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每年由县财政安排配套资金完成100公里以上的县乡村道建设,以加速行政村通“双车道”,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助力乡村振兴。
谋划“一条铁路”,即襄阳(武安镇)循环经济园铁路专线。该项目总投资7.6亿元,从焦柳铁路朱市站接入,在襄阳(武安镇)循环经济园设货运站,全长7公里。
东连西接、南北互通、纵横成网,“五横五纵”骨架交通网让南漳进入“高铁高速时代”,并推动南漳联通全国、走向世界。
开发大物流 开放门户地位凸显
坐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如何化优势为胜势,发展大物流、做强大产业?这是时代赋予南漳的重大课题。
“开发大物流,打造襄阳都市圈对外连接桥头堡、开放新门户!”这是南漳县委、县政府看准了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把区位化成作为、把优势变成胜势的战略性决策。在这一战略驱动下,经过多年发展,南漳不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增强物流集疏能力,内陆开放门户地位不断凸显。
南漳县是中国有机谷核心起步区。近几年来,农村公路不断延伸,1680公里“茶叶路”“柑橘路”“樱桃路”进镇入村到田头,该县的有机水稻、食用菌、果蔬等五大产业面积已达14万亩,230多个“特色村”、363个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的70多种有机商品进入大中城市。
为让“南漳特产”走得顺畅、走得更远,在县级物流网建设上,该县对上争资、招商引资,建成运营南漳即高物流园、中国有机谷电商中心两大县级物流枢纽和配送中心。同时,该县探索农村物流融合发展新路径,交通、邮政、商务、供销、农业五部门与即高物流园“联手”,出台奖励补助政策,制定物流行业标准,先后建成42个乡镇级快递超市、350多个村级物流网点。
依托“五横五纵”交通网,南漳抢抓建设襄阳都市圈对外连接桥头堡、开放新门户的机遇,吸引并承接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京东、顺风、申通等多家物流巨头纷纷抢滩南漳,电商新业态经济蓬勃发展,2420多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活跃在城乡,农产品线上交易、线下销售实现“无缝”对接。
服务大产业 枢纽产业集链成群
近年来,南漳以“优势再造抢跑新赛道、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为主攻方向,聚焦特色产业体系构建强支撑。坚持全产业链谋划、全产业生态培育,深度融入全市“144”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层级。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依托资源优势,持续做大做强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现代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呈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动景象。
城南、城北工业园,是南漳近几年精心布局的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现代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百亿级产业园“集群产业链”。但企业的原材料、产品运输,受限于交通“瓶颈”。
重建!扩容!346国道改线,绕行城南,直达化工园区。2022年8月7日,346国道城南绕城公路正式通车。全长7.5公里、全宽40米的发展大道于2021年8月动工开建,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该项目南接化工产业园、北通经济开发区,外线连接346国道、251省道、305省道、麻安高速以及襄南高速,内线与丁兰大道、名泰大道、清龙南路、龙华大道相交。建成后,将成为城南工业园和涌泉工业园两大园区的重要枢纽和物流运输大通道。
与此同时,443省道改线连接襄阳循环经济产业园,275省道改扩建为总投资120亿元的张家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提供大型设备进出通道。
交通优势正逐步放大“磁场效应”。南漳主动承接襄阳都市圈产业转移,九集镇产业新城、襄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异军突起,正全力做好汽车、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轻工食品及农业产业化项目承接,开展多频次、深层面、全方位合作。
实现大融圈 加速融入襄阳都市圈
对外四通八达,对内互联互通。“襄宜南”一体化交通新格局逐渐显现。
加速“五横五纵”公路交通网建设,推进“建制镇双通道”“镇内双循环”“行政村双车道”惠民工程,南漳火力全开、激扬冲刺全国山区交通“百强县”。越织越密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物流运输网,正推动南漳与襄阳都市圈实现同城化发展,唱响“双城记”,融“圈”谋振兴。
交通融圈,南漳融入襄阳都市圈半小时“朋友圈”。近年来,南漳打通对外交通“大动脉”,郑渝高铁通车让南漳全面融入襄阳都市圈半小时经济圈,横贯南漳全境的郑渝高铁、麻竹高速直达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
同时,南漳围绕“襄宜南”一体化、“襄宜”两大都市圈,加快建设襄南高速、襄宜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助力襄阳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交产(交通+产业)融圈,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首选地。
交旅(交通+旅游)融圈,唱响“康养旅游后花园”声音。
南漳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栋说,日渐扩大的交通区位优势,让南漳实现了大融圈,加快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湖北先行区建设贡献南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