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工业将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带动作用,助力全市交通运输枢纽体系做大做强,推动物流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三链’深度融合,建设‘144’产业体系。”近日,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富杰表示,该局将把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大胜势,加快打造万亿工业强市,推动我市建设高水平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
杨富杰认为,襄阳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铁、水、公、空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尤其是铁路和公路四通八达。长期以来,襄阳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大进大出的交通格局,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资源在襄阳汇聚,极大地促进了我市企业成长壮大和产业转型发展。
因此,襄阳工业要依托交通优势做大做强物流链,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的区域总部和物流基地,积极承接全国性物流产业平台项目布局,发展壮大生产性物流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把襄阳打造成联结中西部地区的大宗货物集散地、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地,支撑我市以汽车、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144”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依托物流链巩固提升供应链,培育本地短途物流运输服务公司,专攻从工业园区到铁路货场、水运码头、空运港口的“最初和最后一公里”,打通企业物流运输堵点。在襄阳北编组站、小河港区等枢纽站场规划建设产业物流园区,将往来集散的生产要素、大宗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物流资源转化为供应链资源,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在精密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先进材料等关键环节加快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建设华中地区产业链关键环节备份基地。
依托供应链优化升级产业链,紧盯我市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短板和弱项,通过链式招商方式,将供应链关键环节引进襄阳,实现就近就地配套,成为我市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形成补链延链强链效应,推动“144”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特别是在汽车领域,加快东风公司在襄项目建设,大力引进新能源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项目,建设全国智能网联汽车检测基地,争创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双智”试点城市,培育“车路云网图”“智能车+智慧城”全产业链生态,推动汽车产业加快向“五化”方向转型,力争2025年产值突破4000亿元,产量突破7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20万辆),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产能备份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