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一场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的金融“早春行”活动在荆楚大地蓬勃开展。
襄阳创新构建政银企协同联动机制,通过“政府搭台+精准对接+创新服务”三维发力,密集举办8场金融“早春行”专场活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各县(市、区)签订整体授信796亿元,为62家重点企业现场授信422亿元,以“真金白银”激活产业链发展新动能。
这场覆盖全域的金融“及时雨”,既浇灌出重点项目的“乔木参天”,又滋润着中小微企业的“灌木成林”。当信贷活水沿着纵横交错的金融渠网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沃土上萌发出蓬勃生机,为全年高质量发展蓄积起强劲动能。
精准滴灌 重点领域获强劲动能
满足全市重点领域融资需求,人民银行襄阳市分行指导各银行机构根据政府相关部门反馈的“四上”企业融资需求清单,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融资需求,重点做好全市六大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等领域的融资需求对接工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2月27日,湖北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金融支持襄城区高质量发展“早春行”融资对接活动中成功获得农行襄阳分行2亿元的授信。
湖北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安利波说,随着市场对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公司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当前我们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融资方面有着巨大需求。在襄城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我们成功获得2亿元授信,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农行襄阳分行副行长李晓鹰说,2024年,该行在襄城区累计投放贷款31.51亿元,居金融机构前列。今年截至目前,该行在襄城区累计投放贷款6.7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接下来,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襄城区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和项目谋划,深化与汉江国投、襄城区国投、盈拓等平台公司的合作,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重点片区城中村改造等重大项目,力争全年新增项目贷款20亿元以上。”
创新服务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金融机构不断推陈出新。
“没想到凭纳税记录就能贷款,3天就到账了!”襄城区某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这家年营收不足2000万元的小微企业,通过汉口银行“税e贷”产品获得300万元信用贷款,缓解了春耕备货的资金压力。这一场景正是襄阳金融系统深化普惠服务的缩影。
为满足市场多样化融资需求,人民银行襄阳市分行指导各银行引导企业运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共赢贷”“创新积分贷”“人才贷”等新型信贷产品的推广力度,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交通银行襄阳分行积极落实“共赢”计划,走访摸排各类科技型企业客户,梳理“共赢”计划目标客户清单,制订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与企业同发展。
“我们在走访南漳县某制冷材料公司时了解到,过去两年,因业务结构调整,该公司原来占比较高的出口业务比重下降,导致流动资金紧张。我们了解客户需求后,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当前资金需求情况,以‘科创快贷’方式,在2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发放了210万元贷款,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交通银行襄阳分行副行长周振拓说。
协同联动 构建金融生态闭环
金融“早春行”活动的丰硕成果,离不开政银企三方的深度协同。在全市各地金融“早春行”活动中,市领导多次强调,要把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人民银行襄阳市分行认真研判今年信贷需求呈现的新变化、新特点,统筹谋划信贷模式创新、推广等工作机制,印发《关于深化金融“五篇大文章”襄阳实践2025年工作方案》《关于建立小微企业金融顾问联盟的通知》等文件,结合襄阳市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开门好”工作要求,指导全市银行机构多措并举谋项目、引项目,确保金融“早春行”活动落地见效。
在1月17日举行的2025年金融支持樊城区高质量发展“早春行”融资对接活动中,3家银行与樊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家银行与多家企业签订授信合作协议,签约金额82.345亿元。
为缓解企业“融资难”,樊城区坚持市区协同、强化政银企联动,帮助99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25.5亿元;争取市级融资担保金额8.84亿元,有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金融“早春行”活动的暖意已转化为发展实效。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各项贷款新增260.63亿元,同比多增71亿元,顺利实现信贷投放“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