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销对接,促进企业之间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形成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这是我市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稳住经济大盘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
截至目前,我市已举办多场产销对接活动,有效地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共同成长,形成企业价值共享、互促互进的稳定配套联合体,降低运输和仓储成本,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本地化配套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我市汽车产业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条,但由于多种原因,全市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较低。今年以来,多场汽车产业链的产销对接会举行,提升了我市汽车产业本地化配套率。
“产销对接会把襄阳汽车产业链上的优势都展示了出来,来了很多上下游企业,让市内龙头汽车生产企业和更多的本地零部件配套企业有所交流,有利于襄阳汽车产业的布局,也增强了我们企业的信心。”参加了我市汽车产业第二场产销对接活动的枣阳市米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米朗科技)总经理任志胜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以传感器设计、研发、生产的企业,米朗科技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研发储备优势,在行业内处于标杆地位,企业一直希望有机会可以为“东风”配套。今年4月我市举行的汽车产业第二场产销对接活动就为米朗科技搭建了平台。目前,米郎科技已与“东风商用车”建立了联系,并将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通过不断深化产业链产销对接活动,许多本地企业通过产销对接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已有长天科技、双龙铸业、广创汽车零部件、米朗科技、中燃集团、一木汽车零部件等企业通过产销对接平台进入与东风集团有限公司对接流程;湖北飞龙摩擦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简称东风德纳)通过产业协作开展深度合作,共计20个产品成功中标东风商用车的售后零部件体系,配套份额高达85%;促成了东风股份、东风德纳、长源东谷等本地汽车龙头企业与数家我市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银企对接 为产业链发展引入“金融活水”
为本土企业“量身定制”,让银企之间“无缝对接”。
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看不见、够不着”融资困境,我市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纷纷通过举行产销对接会,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平台,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构建立体化的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分产品、分领域开展专题对接,提升金融供给与企业融资需求适配性,增强金融服务有效性、精准性,为企业纾困解难。
3月,纺织产业链举行产销对接会,数个纺织企业参加活动,邮储银行襄阳分行在会上了解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需要的其他金融服务后,积极履行金融链长工作职责,对200余家纺织企业进行了走访对接。截至5月底,邮储银行襄阳分行本年已为我市33家纺织服装制造小企业投放贷款8710万元。
5月举行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也通过产销对接会,让金融机构可以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靶向服务助推企业发展。招商银行襄阳分行、邮储银行襄阳分行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与云沃智能、兰博泰、鹏启电子等多家有融资需求的公司进行了对接,为企业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融资贷款模式。
招商银行襄阳分行更是充分发挥金融链长单位职责,结合电子信息产业特点,积极开展“1+N”等供应链融资业务。截至目前,已与台基股份、骆驼集团、东禾电子、新华光等企业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合作,包括授信支持及票据、结算、理财合作等,授信金额共计5.65亿元。
搭建平台 推动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
信息互通是企业产销对接的关键。
襄阳市工业企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就是为解决我市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供需双方信息互通而搭建的纯公益产销合作促进平台,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撮合技术,提供企业产销对接服务。
打开襄阳市工业企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可以看到,主页分为找政策、做管理、做研发等多个模块。注册新用户后,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可自由发布产销信息,企业根据条件搜索合适的供货方、采购商等,双方进行对接,进行线下交易。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襄阳市工业企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涵盖和集中我市各领域工业企业优势资源,通过建立产销对接联动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左右链企业协作配套,实现零部件产销当地化,降低采购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家通过襄阳市工业企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成功的本地企业,他们纷纷表示,平台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就地配套,降本增效,环环紧扣,家家受益,促进襄阳企业间的全面、高效内循环。
截至目前,襄阳市工业企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已有1439家企业入驻,基本涵盖我市工业企业所有产业类型,促成企业双方有效对接达百余条,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市内产销循环配套,提升了区域内企业配套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