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襄阳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商贾云集,热闹与繁华生生不息。

放眼全国,奋力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正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魄力登上更大发展舞台。

作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襄阳自贸片区紧抓襄阳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深化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不破不立”的勇气,走在襄阳对外发展的最前沿。

深化制度改革 创新指数连创新高

2月27日,比亚迪襄阳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掌声不断。在签约仅33天、土地摘牌才2天后,高新区(襄阳自贸片区)就为比亚迪襄阳产业园项目颁发了“五证”。

以往,“五证”办理涉及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不动产登记、行政审批等多个部门,包括3个审批阶段、7个审批环节、多项审批流程,需要多部门往返多次跑动。一般全部办理完成,少则2个月,多则半年。

“比亚迪项目实现‘五证同发’,速度和效率令人震撼,让我们见证了‘襄阳速度’。”比亚迪弗迪电池襄阳工厂副厂长殷珏琳接过证件时感叹道。

在襄阳自贸片区,“比亚迪现象”已成为常态。“以前这样的项目建设周期需要15个月。有了‘拿地即开工’政策后,项目办证和建设可以同时进行,建设周期大大缩短。”苏宁襄阳智慧零售电子商务项目负责人介绍,和苏宁其他同等规模项目相比,襄阳项目整体工期节省了5个多月,创造了项目建设新速度。

工业项目“先建后验”做法深受企业好评,“拿地即开工”是襄阳自贸片区在“先建后验”的基础上,再次改革创新,率先试行快速审批模式,将企业从取得土地到获得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

据了解,自2017年挂牌以来,襄阳自贸片区承担的160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已达100%。累计总结形成400余项改革创新经验案例,其中8项在全国推广,71项在全省推广,为区内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中,片区2019-2020、2020-2021连续两年总体指数居内陆地级市片区第一位。

畅通外向物流通道 对外贸易更加便利

在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期大楼已投入使用,园内办公环境舒适,各项功能齐全,包括跨境电商公共资源中心、跨境商品展示中心、跨境物流、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佰优汇”创客空间、孵化运营中心、星网直播基地和企业办公等八大功能板块,已入驻跨境电商相关企业54家。

2020年,我市首家跨境电商经营平台“骧飞全球购”上线,同年12月顺利完成跨境电商零售进口1210模式首单业务,我市成为全省同批试点城市中率先完成零售进口试点业务的城市。今年1月22日,襄阳获批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成为我市外贸发展的新引擎。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对外物流大通道的建设。襄阳自贸片区正以“舍得打破坛坛罐罐,拆除篱笆围栏”的自我革新精神,加速引导企业“走出去”和建设物流大通道,全力把内陆城市推向开放前沿。

陆续开通了“襄汉欧”“襄渝欧”“襄西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襄欧班列“三龙出关”;积极推进襄阳至上海、襄阳至盐田、襄阳至钦州、襄阳至阳逻港等外向通道线路常态化运营,初步形成了“一江四线”物流格局;世界知名船务公司马士基将襄阳纳入全球第347号港口目录,襄阳成为名副其实的“无水港”,可在本地签发进出口全程提单……国际贸易“多元化通道”开启,越来越多的襄阳造“直出国门”、走向世界。

自2018年首列襄欧班列发运至今,片区陆续开通9条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8051个标准箱,累计货值33.46亿元,襄欧班列已覆盖欧洲80%的主要货运站点。2021年,襄欧班列共为161家外贸生产企业提供了1798标箱舱位,发运货物货值约3.8亿元,节省物流成本约122万元,提高货运时效约14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我们前几天刚还清上一笔贷款,马上新的一笔贷款就要拨付了。”3月31日,襄阳卓晨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晨说,早在2020年10月27日,该公司成为“出口E贷”纯线上操作首个体验者,首批获得50万元贷款。

襄阳卓晨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服装贸易出口,如今,每隔4个月,该公司都会根据资金需求,通过“出口E贷”获得50万元或者相应数额的贷款,为公司外贸业务稳定运行提供资金保障。

“‘出口E贷’是由襄阳财智服务平台与中国农业银行襄阳分行联合打造、面向外贸出口中小微企业的一款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主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襄阳财智服务联盟市场部负责人李慧说。目前,襄阳财智服务平台已签约服务中小微企业超4.4万户,累计放款3779万元。

14家银行业分支机构、3家保险业分支机构、11支股权投资基金及3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纳税贷”“税贷通”“云税贷”等10余项无需抵押的信贷产品……襄阳自贸片区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丰富,有了持久稳定的“金融活水”。

栽得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襄阳自贸片区还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着力做“减法”,营造更加宽松便利的市场环境。

在全国率先推出“全通版”食品药品许可证;在全省率先实行“多证合一”、企业开办“跨省通办”、企业注册登记“智慧审批”、准入准营“一照通”,率先推进行政审批事项“一照通”改革,率先推出“先建后验”改革……襄阳自贸片区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市场主体“准入”渠道拓宽,“准营”门槛不断降低。2021年,襄阳自贸片区对接洽谈企业100余家,共引进项目32个,投资总额达218.32亿元。

如今的襄阳自贸片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企业发展生机勃勃,外向通道持续完善,向外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级高新区、自贸片区、综保区“三区叠加”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开放新高地”“投资发展宝地”“宜居宜游沃土”实至名归。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