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市切实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大任务,金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近160亿元,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实现年均增长9.65%和10.77%,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金融业改革开放创新、全面提升金融发展质效的关键时期。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我市制定了《襄阳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促进高质量发展成为金融业发展的主题。

《规划》提出,坚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高金融资源利用能力和配置效率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金融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规划》确定了“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的四大原则。

(一)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强化对全市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10条重点农业产业链的金融支持,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系统性思维,全面推进金融各领域统筹发展,同时要加大对科创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工作力度,推动金融业高效协调发展。

(三)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将“促发展、惠民生、优生态”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绿色金融,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四)坚持改革创新与风险防范并举。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金融业改革开放创新,以更大力度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同时要平衡好稳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二、主要目标

《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成集聚与辐射力强、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的区域金融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到2025年,金融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20亿元,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4.5%以上。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突破480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突破6600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20家。金融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创新取得明显进展,中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区域金融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违法活动明显减少。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金融机构债权得到有效维护,银行业不良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为实现目标,《规划》提出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做强做优现代金融组织体系

出台引进金融机构的奖励政策,支持引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消费金融、金融租赁以及证券、期货、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着力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力,推动襄阳农商行上市。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地方金融组织,加快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体、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为补充的融资担保体系,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依法合规发展。鼓励发展财富管理、第三方支付等金融业态。

(二)打造高质量资本聚集高地

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孵化力度,推动一批符合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要求的企业上市挂牌,力争每年新增上市公司2-3家。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综合效益好的骨干企业。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积极扩大债券市场融资,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债务工具进行融资。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规范发展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三)全面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保持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创新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广泛吸引民间资本,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规范信贷融资收费,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积极开展全链条供应链金融服务,建立重点产业金融链长制,实行“一链一策”。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完善普惠金融的制度保障,落实信贷管理尽职免责的规定,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增信体系,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农村领域资金投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银行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服务创新。积极利用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支持城市生态走廊、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培育绿色上市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发展绿色保险。加大民生与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创新消费金融产品,促进居民消费升级。

(四)促进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

推进科创金融创新,建立襄阳高新区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覆盖科技企业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服务链,实施科创金融服务“滴灌行动”。强化金融科技赋能,鼓励银行机构开展数字银行、开放银行等服务模式创新。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组织架构,鼓励银行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建立专业的金融技术、金融产品研发机构。强化公共部门数据共享,打破各部门“信息孤岛”,推动各银行机构信贷系统与平台对接,提高银行金融机构数据运用能力。

(五)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

推进自贸区金融业开放创新,全面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制度,吸引优质金融机构进驻自贸区。积极发展涉外金融业务,支持自贸片区打造襄阳大数据区块链试点。提高金融业国际化水平,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全球授信、保单融资、多币种清算等业务。持续做好外贸领域金融服务,为外贸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融资融信、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综合服务。完善“走出去”金融服务,积极拓展境外承包工程贷款和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等业务。

(六)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积极谋划好庞公滨江生态商务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引导大型金融机构区域性管理总部、专业子公司、大型科技企业金融科技子公司等向庞公滨江生态商务新区集聚,打造金融配套服务完备的高品质金融集聚区。推动“襄十随神”金融服务一体化,建设区域金融公共服务体系,争取设立上交所中部基地襄十随神分中心,组建服务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性政策性银行,设立襄十随神城市群产业投资基金。推动“襄十随神”建立信用联盟,联合打造城市信用合作品牌。

(七)强化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切实推进依法监管,建立“五位一体”地方金融立体监管监督体系。建立区域宏观审慎管理合作机制,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深入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四级工作机制。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能力。提高金融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全过程程序规范化。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健全面向受灾群体的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压实各成员单位责任。深入推进区域信用培植,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健全居民金融资产保护机制,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强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升公众金融理财意识、金融诚信意识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