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作风建设“奋进年”工作要求,市经信局锚定“万亿工业强市愿景、产业转型升级使命、全年工业精彩目标”三大奋进目标,奋力实施“七大突破”行动,着力打造“五型机关”,坚定不移推动向万亿工业强市目标砥砺奋进。
“一张表格”抓运行调度,实施稳增长、强实力奋进突破行动。建立工业经济“大运行”工作机制,完善生产指标、效益指标、投资指标、匹配指标、成长指标“一套表”管理台账,每月更新、跟踪调度、监测分析,确保全市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前列。一季度全市工业开局平稳,增长较好。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7%,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6.5%,工业经济开局有力、势头良好,体现了工业担当和“压舱石”作用。
“一张蓝图”抓产业发展,实施强链条、建体系奋进突破行动。紧盯“13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目标,深化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行动,持续推动汽车、装备、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现代化工、医药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一季度,印发《襄阳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襄阳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考核方案》,将18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细分到13条产业链,为监测产业链运行和建设情况奠定基础。
“一本台账”抓项目建设,实施扩投资、蓄后劲奋进突破行动。对重点项目实行谋划库、储备库、建设库、达产库“四库”管理,建立项目推进工作台账,市、县分级进行项目服务包保,精心筹备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观摩交流活动,推动385个投资过千万元项目、尤其是251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一季度,全市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95个;全市新竣工1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57个,预计今年新增产值130亿元。
“一个体系”抓企业服务,实施育主体、增活力奋进突破行动。进一步加大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临规企业建档监测、跟踪服务,强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常态化培育,着力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现象,精准组织线上线下产业链产销对接活动,优化“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截至目前,我市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四批公示84家,累计达到191家,全省排名第2;“千名干部进千企”工作,市、县两级共成立包保专班600个,“双千”平台累计填报企业反映问题1066个,包保企业问题填报率达到90.2%,各专班问题诉求响应率达到100%,有效化解了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难点、堵点。
“一以贯之”抓转型升级,实施促创新、强动能奋进突破行动。继续推进“千企千亿”技改赋能工程,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遴选100家企业继续实施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实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链培育计划,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千企登云”行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实施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计划。一季度,全市工业技改投资83亿元,同比增长26.5%;开展全市数据中心摸底工作,目前全市数据中心设计机架总数突破9000个,互联网带宽突破10000G,数据中心算力、资源承载力居全省前列。
“一套标准”抓园区建设,实施强载体、提功能奋进突破行动。引导20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完善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系统推进化工园区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安全设施等改造升级,着力打造化工园区绿色转型的“襄阳样板”。一季度,11个县(市、区)、开发区的20个园区从规划修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集约高效发展、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等5个方面,明确了192项高标准建设目标任务。
“一套机制”抓工作落实,实施争进位、创品牌奋进突破行动。以量化目标、细化任务、硬化措施、实化责任为主要内容,进一步优化制定东风战略合作协议转化落地工作推进机制,国、家省试点示范和项目资金争取工作推进机制等15项重点工作机制,实现重点工作项目化、流程化、闭环化推进。一季度,15项工作机制高位推进,其中东风战略合作协议转化落地工作,调研服务东风在襄企业10余次,协调推进或解决项目建设进度、物流运输等重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东风重大项目招商对接;国、家省试点示范和项目资金争取工作,一季度争取到2022年第一批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计划1.3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