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负有心人

——湖北绿珍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锦涛

     张锦涛说,敢想、敢干、敢拼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宝。张锦涛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过挫折,有过教训,但创业的心在,情怀在,坚守就在。绿珍葛业的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都离不开“坚守”二字,正因为有了坚守,才让张锦涛一直奔走在创业的路上,星空不问赶路人,他坚持做一个有情怀的创业者!


一心向前


     张锦涛的故事要从他下岗创业开始说起。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求上进的年轻人,下岗后顿感前途迷茫,但在短暂的悲痛后,他开起了一间小小的茶叶店,通过几年勤奋打拼,小日子居然过的还算滋润。但不甘平庸的他一直在寻找新的创业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武汉的一场食品博览会上,他看到一种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这不就是大山里的葛根吗?这种原材料在茫茫大山里满山遍野都是,甚至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楚源故里野葛根,营养健康赛人参,常食葛根,健康一生。他心念一动,把这个产品开发出来,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吗?既符合健康养生理念,又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说干就干,多方筹措了一万多元,依托岳父在过渡湾镇的老房子建起了葛根加工厂。一切感觉都是那么的顺当,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大量收购了野生葛根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开始加工生产,很快就发现,原材料浪费严重不说,且出粉率低、粉质又差,更说不上卖相了,土方法完全行不通。张锦涛是个不轻易认输的人,技术不行,那就去学技术。


再砺初心


     两年多的时间,张锦涛跑遍了国内大大小小几十家葛粉加工厂,边打工边学习,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保康山区加工葛根的工艺方法和流程。有了技术的支撑,又借款购买了加工设备。设备运回来了才发现,由于前期调研不足,听信了设备厂家的夸大宣传,采购的设备仅适用于红薯类加工,葛根由于根茎多丝,破碎都困难,更别说提取葛粉了,几十万的设备成了一堆无用的废铁。这时的他已经负债累累,花了太大代价,做了太多努力,转眼却一切成空。


    他备受煎熬,头发也白了一半。家人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安慰他:“蹚水已到河中央,只能拼命往前闯,我们相信你, 我们支持你,你不要有任何顾虑,有了家人的关怀和理解,冰凉的心顿时又有了火热的温度,创业的激情再度被点燃。


重整再发


     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张锦涛再次起航逐梦,开展市场调研,系统学习葛产品加工、制作、销售以及品牌的推介。又贷款70余万元,翻新厂房,更新设备,这次出手,当年就获利10万余元,这坚定了他把葛根做成产业的信心。他把加工车间选在了拥有一类水质资源的过渡湾,绿珍葛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销路畅通,顺势注册了绿珍、葛言、山语等一系列商标, 并申请了专利。近年来,他陆续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和15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也发展成为拥有300亩葛根育苗基地,2000亩葛根种植示范基地,保康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旗下葛根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专业合作示范社,是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重点企业,“绿珍”牌葛系列产品广销海内外。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品牌是企业的形象和动力。近年来,他积极对接扶贫政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2018年,在过渡湾镇二堂村又开始了第三次创业,依托扶贫车间为龙头,带动贫困户就业、帮助贫困户销售积压农产品,借助自家销售平台,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帮助村邻乡友增收。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理念,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与临近30多个村签订粉葛种植协议,网络农户1072户, 面积达3500多 亩,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500多万元。同时企业也在不断的转型发展,二堂绿珍生态园已发展成为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态园。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