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在中部崛起战略中,襄阳肩负“全国”“区域”等字眼起头的“五城共建”任务,在协同发展中体现“襄阳担当”,展现“襄阳作为”。

筑基——提升城市发展的显示度

11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我国首次发布“世界开放指数”和《世界开放报告2021》,报告点赞襄阳自贸片区食品药品许可证审批改革,称其打破了部门信息孤岛,实现企业“最多跑一次”。

自贸片区的景象,映照一地的发展气象。

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进入全国城市50强。

培育壮大“135”特色产业集群,尽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襄阳锚定的发力点,指向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促进襄阳等区域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按照中期300万、远期500万的人口规模,展开“一心四城”空间布局,襄阳科学谋划、加压奋进。

“多向放射型”高铁枢纽,是省委赋予襄阳的定位。目前,该市3个方向实现高铁直通:武汉、十堰、郑州。以襄阳为圆点,待武西高铁全线通车后,西北方向可达西安;郑万高铁全线通车后,西南方向可抵成渝;呼南高铁全线通车后,可直达南宁。

所有发展轨迹汇集在“省域副中心城市”这张名片上,凸显的是一份责任:襄阳以推动自身发展为基,提升显示度,外延至服务贡献于全省,更深层拓展至服务贡献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辐射——为北部列阵注入强劲动能

从以城市点轴式发展模式优化提升为城市群块状组团、辐射带动的模式,以襄阳为重要引擎的“北部列阵”,正加快形成“由点及面、连线成片”的格局。

看政务——

襄阳市牵头制定跨区域通办实施方案、梳理跨区域通办事项清单,目前“襄十随神”市县两级跨域通办事项增至356项,其中市级230项,县级126项。

看产业——

襄阳市提出,加强区域优势产业协作,“襄十随神”城市群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六大产业集群上融合发展。

看交通——

襄十随神四地地理相邻,依托国家高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国家高等级航道深度对接周边武汉、关中、中原、成渝四大国家级城市群;构建东至上海、西至重庆、南至广西的水运大通道……交通作为发展的“先行官”,蹄疾步稳。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深耕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功能,推动打造“襄十随神”城市群增长动力源,带动辐射区域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襄阳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驱动——以创新策源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湖北区域发展布局,是生产力布局,也是科技创新布局。

从毫米波雷达应用、高端药用辅料等科技创新成果,到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洗车服务、智能马桶、智能穿搭口罩、环保型玉米淀粉餐具等一批新科技产品。

自我强筋壮骨,襄阳发力实施创新策源、双链融合、人才引领、要素聚合、协同创新五大工程,加快建设优势突出、特色显著、活力迸发、竞争力强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向外辐射引领,襄阳探索建立“襄十随神”城市群科创协同机制,促进汉江科联网、检验检测中心等科技资源共享,推动以四地优质科技服务机构与资源为抓手,让科技服务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从被动适应服务向主动预判服务转型,将科技资源与数据价值最大化,在共享中共创共赢,以创新策源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